第111章

發佈時間: 2024-04-29 15:12:02
A+ A- 關燈 聽書

第111章 111

大明宮生變前, 元鈺就已帶著人馬及早來到陸府, 護送一大家子撤離。

元賜嫻私心裡是想與陸時卿共進退的,但她如今並非孑然一身, 一雙兒女尚且懵懂不知事, 宣氏和陸霜妤也一頭霧水, 手忙腳亂。她得做他們的主心骨。

短暫幾句安撫好了倆人,她抱上孩子,捎上陸時卿替他們及早打點好的行裝,咬牙跟了元鈺離開, 為求快,一路不曾停頓分毫。可饒是如此,卻也一樣驚險無比, 一行人剛遞了牌子出金光門, 身後門吏就得了大明宮傳出的急令, 大呼:「不好,是逆賊家眷, 攔下!」

緊接著, 城中兵馬蜂擁而出。

幸而陸時卿和元易直早在金光門外作好了安排,潛伏在四面的第一波騎兵躍馬直上,迅速與之展開交鋒。

這些人便是元易直在滇南豢養的私軍,雖數目不多, 卻個個皆是訓練有素的虎狼之輩,長-槍橫掃下,說是排山倒海也絕不過分, 根本不是在長安享受慣安逸的士兵能夠比擬的。

很快,騎兵們順利抽身而退,風似的往西跟上了元家兄妹,另余百人接應陸時卿。

元賜嫻沒有坐馬車,前邊是元鈺開道,她和揀枝、拾翠則處在殿後位置,策馬護衛前邊的婦孺老小,注意後方動靜。所以騎兵隊跟上來時,她第一時刻便發現了。

她不敢停,繼續揚鞭,等當先一名副將追平了她,才得以問上一句:「城外留人了嗎?」

「縣主切莫擔心,百餘弟兄等著接應陸侍郎,再有六殿下刻意放水,必然萬無一失!」

她點點頭,知道眼下不是計較兒女情長的時候,滿心都在前路,繼續問:「咱們落腳何處?」

元賜嫻知道陸時卿的故里是洛陽,但延興門外的漉橋才是通往東都的必經之路,這道金光門向西,與它背道而馳。而很顯然的是,如今的大周不可能容得下他們。因為陸時卿暫時沒法直接殺了徽寧帝:一則,他得依靠劫持老皇帝全身而退,二則,他不能在鄭濯帶兵追擊時下刀子,如此,輕則令他好不容易收買的人心白費,重則叫人心生疑慮,懷疑這場宮變是他倆的合謀。

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她想,陸時卿選擇西面撤離,是為了暫時離開這片王土。

副將聞言忙答:「陸侍郎交代,他已安排好前路,請縣主往西取道吐蕃,轉而北上入回鶻。」

元賜嫻未有意外,飛快下令道:「好。你帶幾個人去前頭照應我阿兄,再喊上兩隊弟兄,一左一右護持好前邊兩輛馬車,我和餘下的將士們殿後。」

「是!」

*

自正午時分馳出金光門起到夜裡一更天,元賜嫻不曾停過一晌。

宣氏與陸霜妤及一名乳娘抱著倆孩子坐了馬車,稍微舒坦一些,餓了困了都在裡頭解決。她則是早些年跟隨父親從過軍的,還不至於被這點奔波累倒,只是身邊下屬都勸她歇歇,她眼見天色已晚,四下並無敵情,便聽話地去馬車裡頭保存體力。

這時候不逞英雄。她還想活著見到陸時卿呢。

如此歇歇停停,風餐露宿一連七日,一行人順利接近了回鶻邊境。而這七日裡,眾人不曾碰上一支追兵,也並未得到任何有關陸時卿的消息。

宣氏被護持得好,身體沒遭多大罪,就是心裡頭不安,日日問好幾回兒子的情況。

元賜嫻也不知道陸時卿具體是怎麼個情形。她這邊有兩輛馬車,很拖速度,倘使他想追,不出一個時辰就該能趕上。但既然七天了都沒有,便說明他在出城後繞了彎子,意圖替他們引開朝廷的兵馬。畢竟照老皇帝心xin,不可能只派了鄭濯出城,逮捕令一下,四面警戒,大周各州各縣都將出動,陸時卿的週遭處處都是殺招。

然而能夠慰藉的是,阿爹阿娘應該與他會合了,加之裝模作樣追敵的鄭濯必然會在關鍵時刻插幾腳,反助他們順利脫險,元賜嫻並不擔心。

再過三日,臨入回鶻的這天夜裡,她在馬車裡頭歇息時,收到了第一封關於朝廷的信報。她早先想,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,眼下得了信報反有幾分緊張,攤開一瞧,上頭說,昨日夜裡,鄭濯帶兵殲滅了一支百人騎兵隊,但並未捉拿到欽犯。

元賜嫻細細品琢了一下這封信報,面生淡笑。

這支騎兵隊不是大周人士。

鄭濯和陸時卿雖演了場宮變,卻一直竭力將傷損降到最低,便是當日紫宸殿前一場看似凶險蠻橫的殺戮,也是以極快的速度了結,且多數人只是受了點傷罷了。

她確信,鄭濯哪怕再力求逼真,也不會一氣殲滅一支隊伍。

唯一的可能是,有第三方加入了對陸時卿的追殺,而鄭濯將計就計,乾脆把這些人「當成」滇南的私軍殺了個乾淨。如此,既好向朝廷交差,又好替陸時卿解決禍患。

至於這第三方是誰?她想,細居終於還是沒能坐得住。

https://www.nunu1109.com/ 波妞言情

不過元賜嫻不擔心南詔這種直截了當的殺招。她擔心的是,細居知道陸時卿和鄭濯的關係,很可能會想方設法蒐證,或在大周散佈流言,引導被矇騙的朝臣。

北地天冷得快,仲夏五月末旬的夜便涼得像入了秋似的。一陣風吹入車簾,吹動她手裡的密信,紙張沙沙作響下,一旁榻上小憩的宣氏睜開了眼來。

元賜嫻忙將密信收起,歉意道:「阿娘,吵醒您了。」

宣氏眼尖瞧見了,起身問:「是時卿有消息了嗎?」

她搖頭:「是朝廷的消息。您別急,明日便能入回鶻,等咱們安全了,他也就能與咱們會和了。」

宣氏揣著顆心點點頭,剛欲叫她也睡下歇歇,卻見她眉頭一蹙,神色一緊。

元賜嫻撩開車簾一角,探出半顆腦袋,偏側了耳朵聽了一晌,回頭飛快道:「阿娘,您躲在車裡不要出來。」說完便跳下了馬車。

元鈺顯然也聽見了這陣齊整的馬蹄聲,迅速召集士兵:「集合聽令!」

眾將士原是守夜的守夜,休憩的休憩,聞聲卻像根本沒睡過似的,一溜起身,提槍上馬。

這下所有人都聽見了。震天響動越來越近,怕是不下千號人。

元賜嫻一跨上馬,低喝道:「一至三伍左翼,四至六伍右翼,七伍衝鋒,八伍殿後,擺陣迎敵!」

她說完看了眼元鈺,低低道:「如若情勢不對,你先帶阿娘她們後撤,連夜敲開回鶻關門……」

她說到這裡,忽聽一名將士驚喜吶喊:「縣主,您看前頭的火把!」

元賜嫻驀然抬首,望見夜色裡,一支火把熊熊燃起,左擺一次,右擺三次,繼而再重複一遍。

她的心砰砰砰地跳起來,不是緊張而是歡喜。

左一右三,左一右三,這是阿爹教給她的暗號。當初鄭濯為解平王陽謀,安排刺客作假刺殺元易直,為免兵戎相見多添傷損,也是使了這個暗號。

兄妹倆內心隱隱期許,卻是保持了警覺,未在徹底確認前輕舉妄動,直到對頭兵馬馳近到跟前,當先一身玄袍,木簪束髮的人撞入眼簾,元賜嫻才心頭一顫,一個翻身下馬,飛似的奔了過去。

對頭人見她跟箭一般衝過來,也不怕被鐵蹄子踩了,迅速勒停了馬,揮手喝止身後眾軍,剛要朝她疾步走去,卻見她已到了面前,一腦袋扎進了他懷裡。

篝火連營,兩邊加起來上千號人,都是目光灼灼,打著十二萬分警醒,眾目睽睽之下,她就這樣抱住了陸時卿。

陸時卿連日疲憊,險些被她撞得腿軟後撤,但想到身後有上千號將士,還有岳父岳母高踞馬上瞧著,他非常堅定地穩住了自己,然後回抱住她,道:「沒被追兵傷著,倒要給你撞壞了。」

元賜嫻將一眶子熱淚收了回去,埋在他胸前吸了幾口氣,原是想嗅嗅他身上那種皂莢不像皂莢,淡若無物卻很叫她安心的味道,卻不料一下聞見一股不太好聞的泥沼氣。

但她還是沒肯放開他,只顧埋著腦袋道:「你都臭了……」

陸時卿一噎,尷尬地低咳一聲:「這麼多人看著。」

「我又沒紅杏出牆,抱抱自己夫君怎麼啦?」

他暗嘆一聲,回頭瞅了一眼,提醒道:「阿爹臉色不好看了。」

她這才「唰」一下抬起頭來,鬆開了他,往他後方望去。

是哦,她之前還推測阿爹阿娘跟陸時卿在一塊的,但一看到他,竟就什麼都忘記了。

元賜嫻抬頭看見阿爹阿娘一後一前在一匹馬上,阿娘倒是笑得平靜而欣慰,阿爹卻是拉長了臉子在下霜。

其實也難怪他。一年餘不見,再次重逢,女兒早已嫁作人婦,有了兒女不說,竟還一看丈夫就歡欣鼓舞,都不記得跟他這老爹打個招呼。

簡直物是人非了。

元賜嫻腆著臉過去,仰頭道:「阿爹阿娘,下來一起抱抱?」

元易直哼她一聲,瞥開了眼。

馮氏虛虛點了下她的腦門:「你啊!」

*

兩家人在荒郊野嶺來了個別開生面的「會親」。誰也不曾料想,親家頭次相見,竟是這般亡命天涯的情形。

但一家團圓,千軍見證,其實也沒差到哪裡去。

兩邊老鄉見老鄉似的說了幾句,還是陸時卿和元易直做主喊了停,說平王雖死,突厥猶存,為免突厥再次攻打回鶻,致使邊境大亂,最好趕在那之前連夜上路。

其餘人都無異議,只有元賜嫻提出,她想像阿爹阿娘一樣,跟陸時卿一匹馬。

眾將士眼見方才大敵當前,鎮靜指揮的瀾滄縣主小鳥依人地縮去了陸侍郎懷裡,甚至柔弱嬌貴得要他抱她上馬,半晌沒合攏下巴。

陸時卿心道得了吧,給她長點臉吧,將她一把抱了上去,從後頭圈住了她,低頭在她耳邊道:「睡一覺,醒來就到了。」

元賜嫻搖搖頭,清醒道:「不睡,想跟你說話。」

陸時卿拿她沒法,一抖韁繩驅馬上路,一路被她纏問這幾日的境況。

他說沒什麼驚險的,有一回差點與一批地方軍正面交鋒,結果鄭濯這小子滑溜,愣是打了個迷霧彈子,將他們引到了錯道上。

元賜嫻聽了一笑,壓了聲感慨:「我知道夢裡頭,他為何會主動請纓捉拿我阿爹和阿兄了。」

陸時卿也是淡淡一笑。

實則這輩子與上輩子是差不離的。元家「造反」以後,鄭濯一樣跟他們翻了臉,但這所謂「翻臉」卻是場戲。由此想來,上輩子他也是為了保下元家,才主動請纓,意欲給元易直和元鈺造個假死的。只是不知出於什麼緣由敗露了罷了。

整整兩年,元賜嫻誤會了鄭濯整整兩年。

但如果不是這場誤會,她和陸時卿還會像上輩子一樣失之交臂。

她靠著他嚮往道:「等他登基,咱們就不必再遠走他鄉,能夠回到大周了,到時我請他喝酒。」

陸時卿應個「好」字,正要說話,忽見迎面一騎回鶻打扮的士兵疾馳而來,到得眾人跟前翻身下馬,屈膝拱手:「突厥來襲,邊境封道,伽斛公主特來迎諸位入關,還請諸位隨公主前往,免受阻攔!」

他話音剛落,遠遠又來一騎,赫然是個嬌俏的身影,瞅準了隊伍裡的元鈺揮手道:「元將軍,我是來接大白的,你逃命時候捎上它了吧?」